□金陵晚報記者 楊婧
  工信部19日發佈的5月份通信業運行情況顯示,在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業務替代作用的影響下,我國手機用戶的月均點對點短信量繼續下降,僅39.8條,也就是平均每天2條都不到,同比下降19.8%;而月均點對點彩信量僅為2.2條。
  1992年12月3日,首條短信發出,如今,短信服務已經22歲了。不少網友感慨,這是要跟寫信一樣要消失的節奏嗎?當年那個發短信發得拇指疼的70後80後90後,你們的短信都去哪兒了?
  70後:月發2000多條
  出生於1978年的網友“獅子山下”,是一位製造業工程師,現在一個月最多發30條短信,而在兩年前,每個月差不多要發2000多條短信。原來,以前單位有一個流程規定,他必須每小時發一條短信彙報產線產量,一般會發給15個相關領導和同事,按每天7小時(一小時午休),一個月工作22天工作計算,每個月差不多都要發出2000多條短信,每個月的手機賬單都很壯觀。去年開始,部門建了一個微信群,這筆驚人的開銷也就此從賬單上消失了。
  80後:抄短信當紀念
  網名草莓小紅果出生於1986年,是一位雜誌編輯。2003年,草莓小紅果帶著媽媽淘汰的摩托T189進了大學,她還記得那時候流行諾基亞手機,就是因為輸入法很快,鑒定的標準就是那時候短信聊天最喜歡說的“鬱悶”,五秒之內就能打出來。大二談戀愛最瘋狂的時候,一個月發了1000條短信,一般一個月也能發500條。宿舍里還有一姑娘,甚至每個月會定期把手機上有意義的短信抄在一個小本子上留作紀念。現在草莓小紅果一個月平均僅發15-20條短信。
  90後:微信很快來襲
  網友旋子目前大四在讀,出生於1991年的他從初三開始用手機,一直到大一,短信還都是生活中的好朋友,由於沒有早戀,大一也沒有談戀愛,短信量都不是很多,保持在100條以內的正常範圍內。大二開始,微信開始在朋友中普及,大多數時候跟朋友聯繫都選擇了微信,短信越發越少。只有大二在學校負責一個社團的時候,做活動會群發很多短信,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能到300條,後來不做這個了,現在短信發送量一個月最多20-30條。
  網友吐槽
  @墨水一頁紫:還發什麼短信?只有結婚、生子、離婚會群發吧,哈哈哈@於尐賤先森_Aloysius:我現在的短信要麼是賣廣告的垃圾短信,要麼就是淘寶購物驗證碼收到的短信,或者是查詢話費10086的短信,其他就沒了
  @雨文玉俞:能不發就不發,因為套餐里沒有短信包月
  @D-H-ANGEL:我信任短信。我今天同時發短信和微信給朋友,先收到短信回覆。我給父母也發短信的。我希望短信息能保留。
  專家說法
  在通信專家項立剛的印象中,短信業務大概在2007年到頂峰,之後就在移動互聯網特別是微信的衝擊下逐漸走下坡路。這個在科技發展上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同技術的發展階段不同,更方便的交流方式會代替之前的。
  雖然目前微信對短信的衝擊非常大,但他並不認為短信會就此徹底喪失用戶,短信在很多方面仍有優勢。最簡單的一條,微信不是好友根本發不起來,此外,對於好友數量比較多的微信用戶來講,一天可能收到幾百條微信消息,不可能每條都看,信息到達率比短信低得多,此外,很多正式的信息,譬如結婚生子、工作業務、正式邀約等,大多數人仍然選擇用短信溝通。  (原標題:面對微信 短信仍有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x38jxpd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